健康醫療網:
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27825
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
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
胃癌治療新趨勢-訂制個人化醫療
胃癌治療新趨勢-訂制個人化醫療
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外科 黃家偉醫師
胃癌是台灣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,根據台灣衛生署統計室的最新資料顯示,胃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在男性位居第六(每十萬人口16.2人),在女性位居第七 (每十萬人口8.9人)。而2010年惡性腫瘤的十大死因排序,胃惡性腫瘤為第六名(5.5%),男性死亡率為12人(每十萬人口),女性死亡率為7人(每十萬人口)。雖然胃癌發生率略有下降趨勢,但依然是高死亡率的疾病,所以國人仍需要重視胃癌的防治工作。
外科手術到目前為止還是胃癌的主要的根治方法,也是第一線的治療方法。對於早期胃癌的微創手術治療也包含了內視鏡黏膜下剥離術(ESD)取代了傳統的黏膜切除術(EMR),不過ESD也僅在日本被當成常規,在西方國家甚至台灣也沒有被廣泛的使用。傳統外科的胃切除手術則漸漸被腹腔鏡手術所取代了,困難的D2淋巴結廓清術也能被有經驗的內視鏡外科醫師順利的完成。在日本韓國,大型的Phase 3 研究也証實了腹腔鏡手術對於治療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。目前,因為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器械進步,甚至許多醫院已開始將腹腔鏡手術應用到侵犯性胃癌,也有不少的文獻可以查詢。然而,許多胃癌的病人診斷時已經是末期,癌細胞已蔓延到其他器官或腹膜,所以胃癌的死亡率還是很高。
儘管東西方對於胃癌的治療有很大的歧見,外科手術早已不是胃癌的唯一治療方法。在日本,術後(TS-1)輔助化學療法已証實可以相當程度的提昇病人術的無病存活率,歐洲仍然主張以MAGIC trial為首的手術周期化學療法來提昇治療成效,而美國仍以放射線治療當手術以外的治療模式。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,胃癌的標耙治療也不是遙不可及的。胃癌的治療已經從早期的單一模式進化到整合性多模式(Multimodality therapy)的照顧模式,為每一位胃癌病人尋找適合的治療方案,制訂個人化的治療就是目前胃癌治療的新趨勢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